■广东奥体中心场馆看台。
■广东奥体中心俯瞰图。
从开幕式场馆到田径赛场的极速转场
2023年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广东奥体中心”)精彩上演。这座场馆历经320天的改造升级,以独特动感的设计和舒适体验给观众带来了全新感受。然而,随着开幕式的圆满落幕,这座场馆将面临一项重要任务——在72小时内完成快速转场,成为十五运会田径赛事的举办场所。
广东奥体中心如何实现快速转场?哪些改造亮点为这一任务提供了保障?记者专访了场馆负责团队、中建八局及相关项目负责人,揭秘转场过程与场馆设计的细节。
场馆拆除工作提前完成
开幕式落幕后,广东奥体中心立即投入场馆转换工作。11月10日下午,记者走访场馆时发现,开幕式舞台的拆卸工作已完成,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迅捷速度。广州赛区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邓新勇透露,整个转场过程在确保安全与运动员需求的前提下,压缩为72小时。开幕式舞台的拆除工作甚至提前了7小时,创下了全运会场馆转场的新纪录。
开幕式舞台设计复杂,包括大量钢结构元素,由1700多个模块组成,总重量超过1600吨。邓新勇表示:“我们的团队集结2200名工人和300名管理人员,通宵推进拆除工作,并严格按照精细谋划、高效执行的转场方案运作。”
最快42小时完成转场
中建八局奥体改造项目负责人王宜彬进一步介绍,拆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舞台复杂结构与水景设计的特殊难度。通过提前研讨及采用责任制团队合作,拆除工作有效提速。目前,场内已进入塑胶跑道清洗和草坪铺设阶段,足球场的草坪铺设预计能在42小时内完工,大大超出预期进度。
开幕式场馆的设计亮点
320天的焕新升级
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历时320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带领团队完成设计。他与团队突破传统体育场圆形设计理念,采用独特的“双飘带”造型,象征了广州城市的改革与发展。这一设计保障了开幕场馆的视觉震撼并赋予了田径赛事场地更强的实用性。
创新智能化体育场馆
广东奥体中心配备十大智能化系统,包括赛事指挥中心、智慧安保和设备管理等。在其8000平方米的赛事运行指挥中心中,智能系统实时监控场馆全景,为比赛指挥和后续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场馆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光伏系统,预计每年发电36.8万度,支持“绿电办赛”理念。
建设“人民体育公园”
何镜堂表示,此次改造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将广东奥体中心打造为“人民体育公园”,让场馆成为周边居民和游客的运动休闲场所。通过优化无障碍设施和广场空间设计,场馆已实现对不同人群的友好开放,在城市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健身元素。
特色设计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升级后的场馆增加了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并设置了3公里的园林慢跑道及室外健身设施。市民可使用智能设备监测运动数据,并体验广东奥体中心提供的现代化健康运动服务。此外,场馆新增了800米的AI智慧跑道,配备智能设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可实时获取运动信息,提升健身质量。
未来展望:构建全民体育场所
广东奥体中心的升级不仅服务于十五运会的赛事需求,也融入了提升社会健身和娱乐活动空间的长期规划,通过全面优化场馆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了“办赛提升城市”的理念。随着场馆的进一步开放,预计这里将成为广州的体育文化地标,为广大市民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健身平台。
